民間借貸經常會發生糾紛,比如有些人在借貸的時候沒有跟借貸機構約定好利息,事后借貸機構就會收取非常高利,超過正常的借貸利息標準了,這時借款者肯定是會不愿意接受的。那么,沒有約定利息的民間借貸糾紛怎么處理?
沒有約定利息怎么辦?
傳統的民間借貸主體多為自然人,且出借人和借款人雙方一般具有親友、同事及朋友關系。借款用途多用于子女婚嫁、教育支出、購買自用房屋、大病醫療等突發性大額支出,借貸款項目的仍為傳統的互幫互助?!逗贤ā返?11條規定,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,視為不支付利息。所以根據我國法律規定,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原則上是無償的,除非當事人有特別約定,才應當支付利息。這樣規定是因為公民之間的借貸起著互通有無的作用,它能夠方便公民生產生活,促進鄰里和睦安寧,形成互幫互助、友好相處的和諧氛圍。
利息約定不明怎么辦?
有觀點認為,對于自然人之間的民間借貸,如果利息約定不明,不應視沒有約定利息,可以參照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支付利息,其理由是:第一,在過去自然人民間借貸案件中,借款的用途大多是生活性消費或“救急”,主要為解決個人生活困難,互助成分居多,而當前則以經營性用途為主,營利性成為民間借貸的主要特征,在利息問題上,應該考慮出借方的經濟利益。第二,司法解釋對此問題相對明確,對于訴訟請求及責任承擔作了指引。第三,就當事人本意而言,囿于能力所限,不應對其締約能力過于苛責,應將有利息約定作為本意,盡管約定不明確,可通過合同解釋等方式予以漏洞補充。
我們認為,上述觀點值得商榷。根據《合同法》第211條規定,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約定不明確的,視為不支付利息。從效力上講,《合同法》為全國人大通過的法律,效力層級優于作為司法解釋的《關于貫徹執行<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>若干問題的意見(試行)》和《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》。從時間上講,《合同法》頒布在后,新法優于舊法,應當適用法律的規定。
故本條司法解釋對此問題予以明確,自然人之間借貸對利息約定不明,出借人主張支付利息的,人民法院不予支持。即對于自然人之間借貸沒有約定利息或者雖有約定但約定不明確的,視為不支付利息。這樣規定一方面基于《合同法》的規定,另一方面是因為公民之間的借貸起著互通有無的作用,它能夠方便公民生產生活,促進鄰里和睦安寧,形成互幫互助、友好相處的和諧氛圍。